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11篇
  免费   795篇
  国内免费   393篇
电工技术   734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883篇
化学工业   307篇
金属工艺   226篇
机械仪表   433篇
建筑科学   7681篇
矿业工程   243篇
能源动力   66篇
轻工业   55篇
水利工程   400篇
石油天然气   146篇
武器工业   74篇
无线电   37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13篇
冶金工业   155篇
原子能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49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279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318篇
  2015年   377篇
  2014年   1356篇
  2013年   710篇
  2012年   1188篇
  2011年   1212篇
  2010年   1062篇
  2009年   1186篇
  2008年   962篇
  2007年   1123篇
  2006年   813篇
  2005年   577篇
  2004年   453篇
  2003年   369篇
  2002年   288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根据壳体零件的污垢特点,对所用清洗剂提出技术要求,试验选用合适的清洗剂,在特定清洗设备上通过正交试验选取最佳清洗工艺,并在选定的清洗剂及清洗工艺条件下,对清洗后的壳体零件进行清洁度检测。试验结果的应用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得桥壳零件的清洁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2.
23.
桥梁工程学科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发开和工程建造。桥梁科学研究的最高目标是科学发现,发现客观存在的规律和问题必须站在前沿,近3年研判出的5项研究前沿和五项开发前沿值得思考;桥梁技术开发的最高目标是技术创新,创新主观需要的工具或方法,必须旨在增值,二次大战后60年以3项桥梁核心技术为代表的60项创新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桥梁工程建造的最高目标是工程创造,创造客观没有的结构或构件,这必须存在需求,新世纪20项IABSE杰出结构奖造就了18项工程创造和17项技术创新。桥梁工程的未来必然朝着长寿命、特大跨、超深水、多灾害、全信息和可持续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4.
针对传统被动气动措施难以满足超大跨度悬索桥颤振设防需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调姿态气动翼板的颤振主动抑振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Roger颤振自激力时域模型建立主梁 翼板动力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并通过系统重构优化使该表达能更加合理、有效地反应翼板姿态调节机制。此后通过引入基于主梁 翼板系统振幅控制权重的线性二次型指标,建立从桥梁振动状态监测到翼板姿态控制的颤振稳定性实时调节方法。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研发针对桥梁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的反馈控制系统。研究发现,作用于两侧翼板上的反相气动升力在翼板间距的放大作用下形成的力偶是颤振控制力的主要成分,当迎风侧翼板振动相位滞后于主梁扭转振动约90°、背风侧翼板振动相位超前于主梁扭转振动约90°时有最优抑振效果;调节主梁控制权重至翼板控制权重的2倍时,可以提高颤振临界风速33%。  相似文献   
25.
矩形闭合型地下连续墙作为一种新型桥梁基础,在倾斜可液化场地中的动力响应特性还不清楚。基于离心机振动台试验结果,研究在倾斜可液化场地中的不同地震动工况下,矩形闭合型地下连续墙桥梁基础抵抗土体液化的性能及其位移(沉降、转角和水平位移)特征。通过对比在三种地震动(小震峰值为0.05g、中震峰值为0.13g、大震峰值为0.50g)作用下,远场土体与墙内土芯的动力响应特征,证实了矩形闭合型地下连续墙基础的抗液化性能。综合分析在3种地震动工况下,矩形闭合型地下连续墙基础的位移特征,讨论了其在倾斜可液化场地中作为桥梁基础的优劣性;分析发现在中震工况下,在可液化场地中矩形闭合型地下连续墙基础作为桥梁基础的性能最为显著。此外,通过对比有、无承台的两组矩形闭合型地下连续墙基础的位移特征,分析了矩形闭合型地下连续墙基础顶部承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为既有地铁隧道、市政道路所贯穿的基坑工程是设计行业亟待解决的工程难题,依托广州市珠江新城地下空间金穗路北区建设项目基坑工程,总结了几点设计关键技术:(1) 下穿基坑的地铁隧道采用密排挖孔桩+密肋梁的门式框架结构约束隧道变形,结合时空效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保证隧道在基坑施工期间正常运营;(2) 下穿基坑的地铁隧道与基坑边线交接部处理应灵活使用各种支护形式;(3) 市政道路横跨基坑时,基坑采用内支撑支护体系,内支撑下方土体正常开挖,同时在内支撑上覆钢便桥保证道路正常通行,并利用钢便桥作为管线原位保护的悬吊结构;(4) 综合运用岩土、结构、隧道、道路等专业知识,采用灵活的支护形式,实现基坑施工期间交通线路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27.
强台风形成的巨浪、风暴潮对跨海桥梁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探讨台风风暴潮、浪共同作用下中小型跨海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破坏机理及台风风暴潮期间不同水位下的波浪对下部结构的作用规律,开展了台风风暴潮、浪共同作用下中小型跨海桥梁破坏形式调研,发现风暴潮、浪作用下中小型跨海桥梁上部结构的破坏形式主要有梁体离位、梁体脱落和梁体断裂,主要原因为梁体被迫发生无约束运动;下部结构破坏主要表现为结构偏移、倒塌以及盖梁连接失效破坏,主要原因为水动力作用较强及上部结构撞击。通过CFD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桥梁下部结构波浪荷载,给出了考虑风暴潮水位下波浪冲击桥墩的经验公式。根据调研及数值模拟,提出了设计及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28.
综述了热浸镀Zn、Zn-Al和Zn-Al-Mg系合金镀层的性能特点和研究现状。在Zn-Al合金中添加Al元素可以减缓Zn的腐蚀氧化,同时可以在镀层表面形成致密的Al_2O_3薄膜起到屏蔽保护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Mg合金化,不仅可细化镀层组织,还可抑制疏松腐蚀产物的生成,进一步延长合金镀层的寿命。阐明了桥梁缆索用钢丝热浸镀工艺的特点和不足。采用中性盐雾试验评估了应力加载对桥梁缆索用热浸镀层组织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应力加载会使镀层表面的腐蚀产物保护层破裂,加快腐蚀进程。同时指出了现有桥梁缆索用钢丝镀层评价标准尚存在一些争议,应结合现行的评价体系,重视讨论和探索新的更合适的评价标准。需要研究新一代(Zn-Al-Mg)合金镀层的制备技术和评价标准,推动具有高耐蚀性的多元合金镀层在桥梁缆索用钢丝上的推广应用。同时,桥梁缆索用钢丝热浸镀层的腐蚀性能应考虑应力加载下的腐蚀破坏和相关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29.
Traffic micro-simulation is the newly developed approach for loading calculation of long span bridges. The approach is quite precise, but computationally expensive to consider the full extent of traffic loading scenarios during a bridge lifetime. To address this shortfall, an efficient multi-scale traffic modelling approach is proposed. The proposed approach uses micro- and macro-simulation with different load model varieties (LMVs), or fidelities (levels of detail) of traffic loading in different bridge regions, to achieve optimal computation efficiency while maintaining the precision of loading calculation. Metrics of influence line (I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degree of nonlinearity, are proposed to evaluate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choice of LMV, and standards of the metrics are also investigated to quantify the implementation of LMVs on bridge IL regions in the multi-scale modelling. Finally, two typical ILs are used along with random traffic modelling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It is shown that the multi-scale modelling approach proposed here achieves high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which is significant for the massive traffic load simulation for lifetime bridge load effect analysis.  相似文献   
30.
For fatigue damage prognosis of a long-span steel bridge, the dynamic stress analysis of critical structural components of the bridge under the future dynamic vehicle loading is essential. This paper thus presents a framework of dynamic stress analysis for fatigue damage prognosis of long-span steel bridges under the future dynamic vehicle loading. The multi-scale finite element (FE) model of the bridge is first developed using shell/plate elements to simulate the critical structural components (local models) and using beam/truss elements to simulate the rest part of the bridge (global model). With the appropriate coupling of the global and local models, the multi-scale FE model can accurately capture simultaneously not only the global behavior in terms of displacement and acceleration but also the local behavior in terms of stress and strain. A vehicle traffic load model is then developed for forecasting the future vehicle loading based on the recorded weigh-in-motion (WIM) data and using the agent-based traffic flow microsimulation. The forecasted future vehicle loading is finally applied on the multi-scale model of a real long-span cable-stayed bridge for dynamic stress analysis and fatigue damage prognosis.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framework is effective and accurate for dynamic stress analysis and fatigue damage progn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